搜题集 >医卫类 >医卫其他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组原因未明的脑炎,散发于全国各地区,受累人数超过2万,1976年被命名为“散发性脑炎”。病前相关事件暴露率:服咪唑类驱虫药47.2%,病毒感染22.8%,毒物接触5.7%,精神刺激4.9%。针对该初步分析结果,正确的说法是()

A、驱虫药、病毒感染、毒物接触和精神刺激是散发性脑炎的充分病因组

B、不能获得病因线索,因为没有一种因素是所有患者共有的

C、可以获得病因结论,因为服咪唑类驱虫的暴露率最高,所以服咪唑类驱虫药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

D、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验证

E、“散发性脑炎”与精神刺激无关

相关专题: 散发性   咪唑类   驱虫药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抗甲状腺药物有两类( )

A、咪唑类和磺脲类

B、咪唑类和碘制剂

C、咪唑类和硫脲类

D、磺脲类和双胍类

E、磺脲类和硫脲类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符合家族性髓样癌的临床特点

A.多位于上皮细胞集中处,腺叶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B.诊断时平均年龄33岁,散发性髓样癌诊断时平均年龄超过55岁

C.均为双侧性癌腺叶和多中心病变,肿瘤分布和形态不对称

D.癌块较小,散发性者癌块直径>4cm,较少见淋巴转移,远处转移

E.常伴有嗜铬细胞瘤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多发性内分泌瘤病1型(MEN1)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与散发性甲旁亢的不同点包括()

A、MEN1较散发性者发病年龄早,且没有性别差异

B、两者间甲状旁腺的病理学不同

C、两者甲状旁腺手术后的结局不同

D、MEN1的甲旁亢几乎不会进展为甲状旁腺癌

E、两者甲旁亢的临床表现不同

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组原因未明的脑炎,散发于全国各地区,受累人数超过2万,1976年被命名为“散发性脑炎”。病前相关事件暴露率:服咪唑类驱虫药47.2%,病毒感染22.8%,毒物接触5.7%,精神刺激4.9%。针对该初步分析结果,正确的说法是()

A、驱虫药、病毒感染、毒物接触和精神刺激是散发性脑炎的充分病因组

B、不能获得病因线索,因为没有一种因素是所有患者共有的

C、可以获得病因结论,因为服咪唑类驱虫的暴露率最高,所以服咪唑类驱虫药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

D、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验证

E、“散发性脑炎”与上述4种因素均可能有关

在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机理基础上,Knudson提出了二次突变学说,其主要论点是()。

A、散发性病例发生两次生殖细胞突变

B、遗传性病例发生两次体细胞突变

C、遗传性病例发生一次生殖细胞突变

D、散发性病例发生一次体细胞突变

E、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需经二次以上的突变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