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集 >学历类 >自学考试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下列作品中,属于中秋词的有

A.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李清照《永遇乐》(落日镕金)

C.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D.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E.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相关专题: 辛弃疾   木兰花   念奴娇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下列文句所评价的诗人对应准确的一项是()(1)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3)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河。(4)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5)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A:陆游李白鲍照李清照辛弃疾
B:辛弃疾李白鲍照李清照陆游
C:鲍照李清照李白陆游辛弃疾
D:辛弃疾鲍照李白李清照陆游
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  生:(略)  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  师:痛苦,悲愤呀!  生:非常难过,可能整天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  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  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呜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  生:是在为老百姓!  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  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  师:在江西上饶20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种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快乐是否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呢?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  师(深情引述):1207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  杀贼!杀贼!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  师: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问题1][简答题]问题:针对上面的教学片段,评价其优缺点。
张惠言《木兰花慢》[杨花]一词的特点是( )。
A.苍凉清怨
B.寄慨遥深
C.高秀圆转
D.冷艳洁静
(2014年10月第21题)单项选择题:张惠言《木兰花慢》[杨花]一词的特点是()

A.苍凉清怨

B.寄慨遥深

C.高秀圆转

D.冷艳洁静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①辛弃疾的词何以以豪放著称②它不是用墨写就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③辛弃疾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④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⑤有人说他的豪放继承了苏东坡。⑥但苏东坡正当盛世,其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而辛弃疾呢,胡尘飞、金戈鸣壮就了其词威,民族仇、复国志炼就了其词魂。⑦辛词的豪放,是政治之风鼓荡下的飞翔,是政治之风鼓荡下的燃烧,是政治之风鼓荡下的炸响!A:文段①②句运用设问手法,对辛弃疾词以豪放著称的原因发问,并自问自答,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引发共鸣。
B:文段④句“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辛弃疾政治命运的跌宕起伏及其倍受煎熬的境况。
C:文段⑥句中“胡尘飞、金戈鸣壮就了其词威,民族仇、复国志炼就了其词魂”,运用对偶,集中表现了辛词的内容和精神,体现了辛词有别于苏词的豪放。
D:文段⑦句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辛弃疾的得意与自满,也突出政治经历对辛弃疾创作的重大影响。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