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二战相关的照片,请同学们一起谈谈你所了解的战争?引导学生从“战争”中得出一些词语:恐惧、绝望、死亡……(二)初读课文,掌握顺序1.通读全文,找出本篇新闻作品的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并说说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明确:导语(1-3)讲述现在,背景(4-5)回忆过去,主体(6-15)参观苦难,结尾(16)回到现在。2.根据大家划分出的部分,我们不难发现,主体(6-15)参观苦难,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作者情感的部分,那么参观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明确:按照空间顺序,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不育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3.参观者脚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明确:恐怖。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划出参观者在参观不同地点时的动作和表情。明确:毒气室、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女牢房——“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绞刑室——“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我们刚刚找到的那些句子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参观者怎样的心理状态?想想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描写这些地点,而是通过参观者来表现集中营恐怖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明确:(1)参观者无不惊恐万分。(2)运用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这种恐怖的气氛,比直接去描写给读者的冲击力更大,读者便不由自主的进入了参观者的情境。3.回到开头的部分,作者连用四个“不该”,读一读并体会其中的含义有哪些。明确:将奥斯维辛现在的美好与奥斯维辛过去的痛苦相联系,用“不该”二字进行连接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上的奥斯维辛与现在的奥斯维辛反差越大,就越让人无法接受,也暗示着读者不要忘记那个伤痛。(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1.学过本课,谈谈自己对于战争的理解。2.观看与二战相关的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影评。【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你谈谈你这节课的不足之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请你谈谈这篇新闻作品哪里体现的真实性?

相关专题: 参观者   焚尸炉   毒气室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参观人数超过2200万人次,其中外国参观者大约占()。

A5%

B15%

C30%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二战相关的照片,请同学们一起谈谈你所了解的战争?引导学生从“战争”中得出一些词语:恐惧、绝望、死亡……(二)初读课文,掌握顺序1.通读全文,找出本篇新闻作品的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并说说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明确:导语(1-3)讲述现在,背景(4-5)回忆过去,主体(6-15)参观苦难,结尾(16)回到现在。2.根据大家划分出的部分,我们不难发现,主体(6-15)参观苦难,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作者情感的部分,那么参观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明确:按照空间顺序,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不育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3.参观者脚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明确:恐怖。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划出参观者在参观不同地点时的动作和表情。明确:毒气室、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女牢房——“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绞刑室——“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我们刚刚找到的那些句子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参观者怎样的心理状态?想想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描写这些地点,而是通过参观者来表现集中营恐怖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明确:(1)参观者无不惊恐万分。(2)运用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这种恐怖的气氛,比直接去描写给读者的冲击力更大,读者便不由自主的进入了参观者的情境。3.回到开头的部分,作者连用四个“不该”,读一读并体会其中的含义有哪些。明确:将奥斯维辛现在的美好与奥斯维辛过去的痛苦相联系,用“不该”二字进行连接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上的奥斯维辛与现在的奥斯维辛反差越大,就越让人无法接受,也暗示着读者不要忘记那个伤痛。(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1.学过本课,谈谈自己对于战争的理解。2.观看与二战相关的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影评。【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你谈谈你这节课的不足之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请你谈谈这篇新闻作品哪里体现的真实性?

上海世博会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其中海外参观者人数超过()万。

A、300

B、330

C、350

某博物院发出公告,提醒参观者不得穿着拖鞋进入博物院参观。其理由是拖鞋的鞋底无法附着于足跟,从而会发出声响,影响其他人的参观品质;甚至滑倒而受伤,对自身造成伤害。下列各项最能支持博物院做法的是(  )。

A、曾经有很多参观者留言抗议拖鞋发出巨大声音

B、博物院的地板并不是光滑的,而且经常清洁

C、政府发布“博物院参观行为规范”,规定不得穿拖鞋进馆

D、穿拖鞋是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

下列对作家作品及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是现代著名诗人,被誉为“雨巷诗人”。其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内容多为写实,意象朦胧、含蓄,成名作《雨巷》就是其中的代表。
B:《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中“德国人撤退时破坏了的毒气室和焚尸炉的废墟上已长满了雏菊”这一句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C:《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古有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D:《项脊轩记》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句,作者由枇杷树想到妻子,表现了自己丧偶之痛,思念之深。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