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画家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l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⒖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B.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

C.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也不作批评。

D.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

相关专题: 独具一格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他以的文法底蕴结合现代审美,并以陶瓷作为载体,形成的画风。虽然有古窑这样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的活化石,但对于目前景德镇陶瓷艺术现状,朱雪鹤依然称之为“缺血”状态。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敦谨兴趣匠心独运B.敦实趣味别树一帜C.敦厚情趣独具一格D.浑厚情调别开生面

在先秦时期,有这样一部书,以其傲世独立的精神内涵、汪洋恣肆的文章风格和舒卷自如的语言技巧,创造性地发展了散文的文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独具一格。这本书仿佛就是一个幻想的世界,活动着许许多多神异奇特的艺术形象,使哲理散文出现了一种寓哲理于“荒谬诡诞”之中的特殊艺术风格,打破了哲学与文学的严格界限。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A、《周易》

B、《论语》

C、《尚书》

D、《庄子》

在实际应用中,专网通常服务于政府、军队、公安、能源、消防、轨道交通等部门或领域,大部分情况下被用来进行应急通信、调度指挥,性能可靠、低成本、定制化的特点,使其在行业应用中具备_____的优势。即便5G时代呼啸而来,专网依旧能够找到_____。

A.独具一格 立足之地

B.众所周知 一席之地

C.不可替代 用武之地

D.显而易见 立锥之地

柳宗元诗风清峭,独具一格。下面哪句是柳宗元诗()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C、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