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1)学习与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特色师:示范维吾尔族舞蹈片段。师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老师的动作在表现什么?心情如何?(师生交流)生:尝试模仿"摘葡萄”舞蹈动作。师问:你们的动作与老师刚才的动作有何不同?(师生交流)师:指导学习“摘葡萄”舞蹈动作。(手部动作、脚步动作、方位)生:舞蹈实践,感受“赛乃姆”及其典型节奏。(2)欣赏舞蹈视频《丰收时节》师问:作品运用了哪些舞蹈动作、哪些舞台表现手法来展现收获的喜悦?(板书:舞蹈动作、舞蹈队形、舞蹈形式、道具、布景、灯光)师生交流舞台表现形式对"收获”这一舞蹈主题的塑造作用。2.创编与实践《收获时节》师:出示创编主题“收获时节”,布置创编分组及要求。(舞蹈组、配乐组、灯光组、布景组、摄影摄像组)生:分组实施创作实践,教师指导。生:创作展示,各组共同表演《收获时节》。三、小结(后略)'>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课题名称】《丰收时节》【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主要目标】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其他目标略)【学时】1【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1)学习与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特色师:示范维吾尔族舞蹈片段。师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老师的动作在表现什么?心情如何?(师生交流)生:尝试模仿"摘葡萄”舞蹈动作。师问:你们的动作与老师刚才的动作有何不同?(师生交流)师:指导学习“摘葡萄”舞蹈动作。(手部动作、脚步动作、方位)生:舞蹈实践,感受“赛乃姆”及其典型节奏。(2)欣赏舞蹈视频《丰收时节》师问:作品运用了哪些舞蹈动作、哪些舞台表现手法来展现收获的喜悦?(板书:舞蹈动作、舞蹈队形、舞蹈形式、道具、布景、灯光)师生交流舞台表现形式对"收获”这一舞蹈主题的塑造作用。2.创编与实践《收获时节》师:出示创编主题“收获时节”,布置创编分组及要求。(舞蹈组、配乐组、灯光组、布景组、摄影摄像组)生:分组实施创作实践,教师指导。生:创作展示,各组共同表演《收获时节》。三、小结(后略)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教师将《音乐之声》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对音乐剧产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段的创作和表演活动。”该目标设计最适合的模块是()。


A.音乐鉴赏B.音乐与戏剧表演C.歌唱D.演奏

在朝鲜民间,被称为“艰难的说唱艺术”的是()。


A.呼麦B.板嗦哩C.清音D.约德尔

下列乐器中,发源并流行于夏威夷地区的是()。


A.马林巴B.西塔尔C.尤克里里D.卡林巴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老师经常采用辩论赛的方式考核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这种评价模式的突出特点是()。


A.情感性B.体验性C.自省性D.研究性

借蜜蜂过江的意境比喻“小”民族敢于搏斗“大”风浪的音乐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翟小松《MongDong》B.刘湲《土楼回响》C.朱践耳《纳西一奇》D.郭文景《御风万里》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