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集 > “芭蕉叶”专题
美国图书馆协会前主席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选出了“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这16本书中只有一本是女子写的,这就是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某日,邮差给斯托夫人送来了一封陌生的信,这是一封来自白宫的信。取出了信,打开信笺,她先去看末尾的签名,林肯,是林肯总统吗?没错,就是林肯总统!信里写得清清楚楚,林肯总统邀请她到白宫去,总统说:“我们都想听听你是怎样写了那部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书。”斯托夫人的手有些颤抖了,眼泪顿时涌了出来……记起来了,那是十多年前那个沉闷的夏季,她与一位朋友一道走进了肯塔基州的一个种植场,在那里意想不到目睹了黑奴生活骇人听闻的惨状……。那一天,雨下个不停,她坐在种植场一家黑奴幽暗的小屋里,泪水把她的脸变得就像雨水打湿的芭蕉叶。她听着从非洲来到这片土地上的黑奴世世代代的故事,感到自己全身都潮湿了,那种冰凉浸入了她的肌肤、她的血液、她的骨髓……。从那以后,这种心如冰浸的潮湿而痛苦的心绪,就长期笼罩着她。从种植场回来,她去看了哥哥。她的哥哥曾在波士顿教堂发表过激烈的废奴演讲,另一位哥哥则在布鲁克林教堂举行“特殊的黑奴拍卖”,让黑奴获得自由。她仿佛初次认识她的两位哥哥,感到哥哥似乎是自己精神上的一种特殊依靠。但是那次她没有见到她的哥哥,细心的嫂嫂发现她变了。她从小生在一个牧师家庭,耶稣伟大的博爱伴随着她长大,青年时她当过中学教师,随后嫁给了一位神学院的教员,接着是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她的生活似乎一直很顺利;好像也没有什么痛苦的经历。现在黑奴的痛苦却闯进了她的心房,夺走了她的笑容。嫂嫂不放心,又看她来了。“你必须告诉我,你生活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嫂嫂说。她只好把她见到的悲惨故事说给嫂嫂听,没想到嫂嫂也立刻掉进了雨季……嫂嫂回去了,并很快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你不是会写文章吗,我请求你,把你讲的故事写出来吧!”,“上帝!”接到嫂嫂的信,她把那信贴在胸前,对上帝说,“我只是写过一些短文,我哪里能写那么遥远、那么漫长、那么悲惨的故事呢?”但是,她睡不着了。又一个雷雨之夜,她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写吧,孩子,你有一颗伟大的同情心!”就这样,这部伟大的巨著诞生了。谁鼓励她写成了这部伟大的巨著? A.林肯总统B.牧师C.哥哥D.嫂嫂
美国图书馆协会前主席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选出了“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这16本书中只有一本是女子写的,这就是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某日,邮差给斯托夫人送来了一封陌生的信,这是一封来自白宫的信。取出了信,打开信笺,她先去看末尾的签名,林肯,是林肯总统吗?没错,就是林肯总统!信里写得清清楚楚,林肯总统邀请她到白宫去,总统说:“我们都想听听你是怎样写了那部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书。”斯托夫人的手有些颤抖了,眼泪顿时涌了出来……记起来了,那是十多年前那个沉闷的夏季,她与一位朋友一道走进了肯塔基州的一个种植场,在那里意想不到目睹了黑奴生活骇人听闻的惨状……。那一天,雨下个不停,她坐在种植场一家黑奴幽暗的小屋里,泪水把她的脸变得就像雨水打湿的芭蕉叶。她听着从非洲来到这片土地上的黑奴世世代代的故事,感到自己全身都潮湿了,那种冰凉浸入了她的肌肤、她的血液、她的骨髓……。从那以后,这种心如冰浸的潮湿而痛苦的心绪,就长期笼罩着她。从种植场回来,她去看了哥哥。她的哥哥曾在波士顿教堂发表过激烈的废奴演讲,另一位哥哥则在布鲁克林教堂举行“特殊的黑奴拍卖”,让黑奴获得自由。她仿佛初次认识她的两位哥哥,感到哥哥似乎是自己精神上的一种特殊依靠。但是那次她没有见到她的哥哥,细心的嫂嫂发现她变了。她从小生在一个牧师家庭,耶稣伟大的博爱伴随着她长大,青年时她当过中学教师,随后嫁给了一位神学院的教员,接着是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她的生活似乎一直很顺利;好像也没有什么痛苦的经历。现在黑奴的痛苦却闯进了她的心房,夺走了她的笑容。嫂嫂不放心,又看她来了。“你必须告诉我,你生活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嫂嫂说。她只好把她见到的悲惨故事说给嫂嫂听,没想到嫂嫂也立刻掉进了雨季……嫂嫂回去了,并很快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你不是会写文章吗,我请求你,把你讲的故事写出来吧!”,“上帝!”接到嫂嫂的信,她把那信贴在胸前,对上帝说,“我只是写过一些短文,我哪里能写那么遥远、那么漫长、那么悲惨的故事呢?”但是,她睡不着了。又一个雷雨之夜,她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写吧,孩子,你有一颗伟大的同情心!”就这样,这部伟大的巨著诞生了。根据本文可以推测出《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的是: A.神学B.爱情C.黑奴问题D.婚姻生活
美国图书馆协会前主席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选出了“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这16本书中只有一本是女子写的,这就是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某日,邮差给斯托夫人送来了一封陌生的信,这是一封来自白宫的信。取出了信,打开信笺,她先去看末尾的签名,林肯,是林肯总统吗?没错,就是林肯总统!信里写得清清楚楚,林肯总统邀请她到白宫去,总统说:“我们都想听听你是怎样写了那部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书。”斯托夫人的手有些颤抖了,眼泪顿时涌了出来……记起来了,那是十多年前那个沉闷的夏季,她与一位朋友一道走进了肯塔基州的一个种植场,在那里意想不到目睹了黑奴生活骇人听闻的惨状……。那一天,雨下个不停,她坐在种植场一家黑奴幽暗的小屋里,泪水把她的脸变得就像雨水打湿的芭蕉叶。她听着从非洲来到这片土地上的黑奴世世代代的故事,感到自己全身都潮湿了,那种冰凉浸入了她的肌肤、她的血液、她的骨髓……。从那以后,这种心如冰浸的潮湿而痛苦的心绪,就长期笼罩着她。从种植场回来,她去看了哥哥。她的哥哥曾在波士顿教堂发表过激烈的废奴演讲,另一位哥哥则在布鲁克林教堂举行“特殊的黑奴拍卖”,让黑奴获得自由。她仿佛初次认识她的两位哥哥,感到哥哥似乎是自己精神上的一种特殊依靠。但是那次她没有见到她的哥哥,细心的嫂嫂发现她变了。她从小生在一个牧师家庭,耶稣伟大的博爱伴随着她长大,青年时她当过中学教师,随后嫁给了一位神学院的教员,接着是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她的生活似乎一直很顺利;好像也没有什么痛苦的经历。现在黑奴的痛苦却闯进了她的心房,夺走了她的笑容。嫂嫂不放心,又看她来了。“你必须告诉我,你生活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嫂嫂说。她只好把她见到的悲惨故事说给嫂嫂听,没想到嫂嫂也立刻掉进了雨季……嫂嫂回去了,并很快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你不是会写文章吗,我请求你,把你讲的故事写出来吧!”,“上帝!”接到嫂嫂的信,她把那信贴在胸前,对上帝说,“我只是写过一些短文,我哪里能写那么遥远、那么漫长、那么悲惨的故事呢?”但是,她睡不着了。又一个雷雨之夜,她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写吧,孩子,你有一颗伟大的同情心!”就这样,这部伟大的巨著诞生了。《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是: A.斯托夫人B.美国图书馆协会前主席C.林肯D.汤姆本人
美国图书馆协会前主席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选出了“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这16本书中只有一本是女子写的,这就是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某日,邮差给斯托夫人送来了一封陌生的信,这是一封来自白宫的信。取出了信,打开信笺,她先去看末尾的签名,林肯,是林肯总统吗?没错,就是林肯总统!信里写得清清楚楚,林肯总统邀请她到白宫去,总统说:“我们都想听听你是怎样写了那部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书。”斯托夫人的手有些颤抖了,眼泪顿时涌了出来……记起来了,那是十多年前那个沉闷的夏季,她与一位朋友一道走进了肯塔基州的一个种植场,在那里意想不到目睹了黑奴生活骇人听闻的惨状……。那一天,雨下个不停,她坐在种植场一家黑奴幽暗的小屋里,泪水把她的脸变得就像雨水打湿的芭蕉叶。她听着从非洲来到这片土地上的黑奴世世代代的故事,感到自己全身都潮湿了,那种冰凉浸入了她的肌肤、她的血液、她的骨髓……。从那以后,这种心如冰浸的潮湿而痛苦的心绪,就长期笼罩着她。从种植场回来,她去看了哥哥。她的哥哥曾在波士顿教堂发表过激烈的废奴演讲,另一位哥哥则在布鲁克林教堂举行“特殊的黑奴拍卖”,让黑奴获得自由。她仿佛初次认识她的两位哥哥,感到哥哥似乎是自己精神上的一种特殊依靠。但是那次她没有见到她的哥哥,细心的嫂嫂发现她变了。她从小生在一个牧师家庭,耶稣伟大的博爱伴随着她长大,青年时她当过中学教师,随后嫁给了一位神学院的教员,接着是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她的生活似乎一直很顺利;好像也没有什么痛苦的经历。现在黑奴的痛苦却闯进了她的心房,夺走了她的笑容。嫂嫂不放心,又看她来了。“你必须告诉我,你生活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嫂嫂说。她只好把她见到的悲惨故事说给嫂嫂听,没想到嫂嫂也立刻掉进了雨季……嫂嫂回去了,并很快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你不是会写文章吗,我请求你,把你讲的故事写出来吧!”,“上帝!”接到嫂嫂的信,她把那信贴在胸前,对上帝说,“我只是写过一些短文,我哪里能写那么遥远、那么漫长、那么悲惨的故事呢?”但是,她睡不着了。又一个雷雨之夜,她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写吧,孩子,你有一颗伟大的同情心!”就这样,这部伟大的巨著诞生了。下列哪句话与本文不符? A.《汤姆叔叔的小屋》得到了林肯总统的肯定B.她和嫂嫂共同完成了这部巨著C.她青年时期当过中学教师D.细心的嫂嫂发现了她的变化

画家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l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⒖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B.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

C.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也不作批评。

D.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

秋夜

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问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①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②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③连他那颗心“哗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④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⑤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⑥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他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

【注】①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1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柩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

13、文章写“秋夜的梦”,突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点?

14、伴随“我”的梦境,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颗心,“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看到了)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

15、梦境中,鲁迅先生激动的、带感情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活着的人怎样的期望?

16、为什么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

17、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