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集 >财经类 >注册会计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对于企业中存在多项潜在普通股的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企业对外发行不同潜在普通股的,应该综合考虑全部潜在普通股的稀释性
B.如果存在多项潜在普通股,稀释程度应根据增量股的每股收益衡量
C.企业每次发行的潜在普通股应当视作不同的潜在普通股
D.稀释性股份期权和认股权证假设行权后,计算增加的普通股股数不是发行的全部普通股股数,而应当是其中无对价发行部分的普通股股数

相关专题: 普通股   认股权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参考答案:
B,C,D解析:选项A,企业对外发行不同潜在普通股的,应单独考查其中某潜在普通股可能具有稀释作用,不应该是综合考虑;选项C,企业每次发行的潜在普通股应当视作不同的潜在普通股,分别判断其稀释性。发行潜在普通股,就是指发行认股权证,承诺回购股份的合同等权益工具;选项D,因为支付了对价的那部分潜在普通股不会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即企业不会吃亏,这与正常的股票发行是一样的。而无对价发行的潜在普通股是无偿的,企业的股数增加了,所有者权益没有变动,每股股票的净利润被稀释,所以应对这部分潜在普通股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相关问题推荐

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

A、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B、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C、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D、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普通股融资的资本成本较高,其原因主要有()。

A、投资普通股的风险较高

B、在各种证券中,普通股的发行费用一般最高

C、在通货膨胀期间,不动产升值时,普通股也随之升值

D、普通股股利在税后支付,不存在抵税的作用

E、普通股没有到期还本的压力

关于稀释性潜在普通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B、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

C、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增加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

D、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会减少本期净利润的潜在普通股

下列关于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对分母调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B.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C.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D.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

企业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

B.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

C.不考虑以前期问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D.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

E.只考虑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不考虑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